【设计与生活14】“身边的城市 ——去串围屋门!”活动预告
深圳因三十多年的经济特区政策而迅速发展,往往让人以为这是一个全新的年轻移民城市,而严重忽略了深圳考古发现的6700多年的人类活动史及众多古村落所承载的深圳宋、明、清的古代移民历史。
深圳众多形制特征明显的围屋以及一些古村,是讲述深圳特区前历史的重要空间载体,是这个创造了奇迹的速生超大都市的集体物质家谱与遗产资源,也是这个先富裕起来的特大城市必然要追寻的历史文化之根。
第14期“设计与生活”主题为“身边的城市——去串围屋门!”将在8月12日带领50名公众参观客家围屋;在8月19日开设公开论坛。让我们一起关注承载深圳数百年传奇历史的客家围屋,探寻深圳更古老的移民历史。
01 │ 活动介绍
【小旅:去串围屋门! 】
8月12日(周六) 13:30-18:00
路线安排:龙田世居→廻龙世居→长隆世居→青排世居→荣田世居
特邀讲解:刘丽川、张卫东、彭全民、叶凌、各围屋掌门人
▲ 坪山围屋小旅路线图
【公开课:身边的城市——深圳客家围堡】
8月19日(周六) 10:30-12:30
地点:深圳中心书城北区大台阶
主讲人:廖虹雷、黄伟文
嘉宾:客家研究员、围屋掌门人、古筝演奏家杨晓云
02 │ 小旅及论坛主讲者介绍
# 小旅导览者 #
刘丽川 │客家文化研究专家
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、嘉应学院客座教授、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、深圳客家文化研究会特约研究员、广东省增城客家文化研究会顾问。著作有《民俗学与民俗旅游》和《深圳客家研究》等。
张卫东│客家文化研究专家
创建深圳客家研究会并任会长,深圳大学客家研究所所长。研究客家历史与文化学,曾应马来西亚全国客家公会联合会邀请做“客家历史与文化”巡回讲演。主持完成广东省《〈伍伦全备谚解〉所记音系研究》及教育部、国家社科基金等多个社科规划项目。
彭全民│考古工作者
主编有深圳万丰村潘氏、蔡屋围蔡氏、荷坳村陈氏、燕川村陈氏等家族谱,发表有关深圳历史建筑、文物保护、人物传记研究等论文40多篇,参加省、全国和国际学术会议30多次,主编的族谱、撰写的著作、发表的论文和文章共460多万字,照片、图片700多幅。
叶凌│坪山区文化顾问
深圳市坪山区文化顾问,深圳市坪山区东江客家文化协会会长,长期致力于客家文化宣传、保护和研究。2月“去串围屋门!”开春客家围屋调研计划发起人之一。
#论坛主讲人#
廖虹雷│民俗文化学者
世居深圳。中国作家协会、中国民俗学会会员。深圳市史志办、深圳市自然村落普查保护办专家委员会委员。出版深圳本土文化专著等著作7本,获全国、省、市政府常设奖30多项。获评广东省优秀民间文艺家。
黄伟文│规划师
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规划师。原深圳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主任。深圳香港城市\建筑双城双年展主要创建者和组织者(2005-2017)、深圳未来+学院(2015)、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(2010)、土木再生城乡营造研究所(2008)创办人。
#特邀演奏嘉宾#
(杨晓云尊师沙里晶演奏图)
杨晓云│古筝独奏客家筝曲《出水莲》
出身古筝世家,是客家筝派传人杨始德先生之女,先后师从杨始德、沙里晶、闫嘉颖老师,现是沙里晶教授0017古筝传人。现任广东省古筝学会会员、深圳市古筝学会常务理事,深圳市弘法心光国乐团副团长。
03 │ 围屋介绍
龙田世居
建于清朝道光十七年,占地5000平方米。龙田世居三面环水,水面宽约16米,呈半圆形,另一面是高大的围墙。半圆形的河岸与外墙成龟背状图案,为各地围屋所少见。围屋坐北向南位于花园中间,两侧傍河处各建有一排房子,前有宽敞的晒谷场及与围河相通的池塘。整座围屋高不可攀,大门门额上刻:“龙田世居”。现整体保存较好。
廻龙世居
朝向南偏西35度,由黄耀青建立于清道光二十八年(1848年),面宽48米,进深32米,占地面积为1880平方米,平面布局为三堂两横四角楼结构,前有禾坪及半月池,池塘两边树有旗杆石,门额上有“廻龙世居”石匾。围屋为夯土墙,土木结构,灰瓦顶,船形屋脊,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客家四角楼围屋,现整体保存较好。
▲本次围屋之旅部分世居
长隆世居
早至坑梓黄氏五世祖梅峰公于清乾隆五十九年(1794年)建立,面宽83米进深75米,占地面积为6485平方米。平面布局为三堂四横四角楼结构,前有禾坪和月池等组成,两边有转斗门,正门额上有“长隆世居”石匾,一进有牌楼、天街,当心间为黄氏宗祠,三进两天井结构,围屋为夯土墙,土木结构,灰瓦顶,一字清水脊,是清代较大型四角楼客家围屋。
青排世居
因其后有青排岭而得名。坑梓黄氏六世祖奇义公所建,黄奇义为长隆世居的创建者黄廷元之次子。青排世居南距长隆世居100米,世居向南偏西10度,建于清嘉庆、道光年间,面宽121米,进深66米,占地面积为8086平方米。该围屋形制比较特别,为双三堂布局,屋前并没有禾坪,墙基下直接连到半月池。整体建筑依地势前低后高。
荣田世居
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(1908年),朝向北偏东45度,建于清代中期,面宽77米,进深约60米,占地面积5913平方米。由三堂两横四角楼(除东南角楼损坏外,其他三个角楼保存完整),前有禾坪和月池等组成,门额上有“荣田世居”石匾,一进有天街,当心间为黄氏族宗祠,三进两天井结构,围屋为夯土墙,土木结构,木梁架灰瓦顶,是一处清代大型较典型客家围屋,整体保存较好。
相关阅读:
彭全民:坪山区坑梓黄氏客家围群令世人惊叹
调研总报告:深圳民居遗产资源困境及破解之策
设计与生活
当生活家开始体察设计
当设计师开始重建生活
你我的城市 因为
设计与生活的相遇、相知、相融
便开始有了
一座城市的态度
由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城市与建筑设计处主办、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承办的“设计与生活”,像是一个以设计为主题的现场版“锵锵三人行”论坛,结合建筑之旅、小型工作坊和展览等轻松活泼的小活动进行举办。它以亲民的姿态,通过设计师与公众面对面这种亲和而又具有感染力的分享方式,搭起一座设计界与公众之间的桥梁,力图传播“设计之都”的创意文化使命,让设计走进生活、立足生活、改善生活。
自2012年以来,“设计与生活”已举办13期,并将尝试以全新的模式面向公众。改版后的“设计与生活”将承担设计公众教育的重任,以更加丰富的活动形式、更加广泛的议题选择、更加有效的推广方式全面提升,充分调动城市居民的视觉、听觉和知觉,希望培养一批具有城市意识、参与公共议事的城市居民,为建设更加诗意的栖居环境而努力!
组织单位介绍:
主办单位: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
组织单位 :深圳市城设计促进中心(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设计部)
协办单位 :土木再生城乡营造研究所
支持单位: 深圳市坪山区东江客家文化协会